對你而言,什麼是重要的....?
教練(Coaching)
初接觸教練,是在幾年前的NLP高階課程上,談到企業這些年除了有顧問外,也開始有教練的服務。
它一種十分有效的管理技術,它能激發人的潛能,從而提升工作品質。
最讓我著迷的一點在於,教練不需了解企業(個案)的專業、背景就可進行輔導,問出來的答案非常切合該企業(個案)所需。
教練也運用在各領域上,衍伸各個標籤:人生教練、生命教練、企業教練....等。
"我想要每個月有好案子"
這次的個案是個有企圖心的年輕人,想讓自己的事業版圖更上一層樓。
我:有什麼想解決的問題呢?
他:現在案子不穩定。
我:案子不穩定有什麼樣感覺?
他:不安全感、緊張、焦慮。
我:那你的目標是什麼?
他:想要每個月接一兩件品質好價格好的案子。
我:達成後會有怎麼樣情緒?
他:爽、開心、安全感。
我:如果找個業界模範,你覺得會是誰?
他:賈伯斯。
我:他會給你怎麼樣的建議?
他:充實自己,做自己喜歡的事。
我:如果是你的話,你會怎麼給自己建議?
他:把每件事做好。
我:給建議的自己大概是多大年紀?
他:50幾歲。
我:50幾歲的自己會如何給31歲的自己建議?
他:好好衝刺,多寫作、累積多一點作品。
我:我們把你的年齡繼續往後退,如果是70歲的自己會如何給31歲的自己建議呢?
他:享受生活、對他人付出、保持樂觀和快樂。(個案得出一個跟前面建議不同的答案,幫自己換了框,他的態度與神情開始產生了變化。)
我:假如已經擁有以上特質,你會怎麼看待剛剛困住的情緒?
他:覺得只是生活的一部分。
我感受到個案內在的躁動,彷彿撥雲見日看到自己的盲點。
雖然我仍跑完教練的完整流程,但我知道,他已經得到自己想要的了。
結束後個案分享,當自己說出「只是生活一部分」時,覺得好像有抓到一些東西,有能量在流動。
人不聽建議,只聽從自己內在的答案
NLP有個很重要的假設前提,其中一條談到-「每個人擁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」。
問題都只是表面,有時要挖出的是核心的情緒狀態。
這令我聯想到另一位個案,在開始教練沒多久,提過大家給他的建議和解決方案,但他仍糾結於該問題中。
50分鐘過去,有趣的是,他得出了一個結論。結論的解決方案居然一開始說出的話一模一樣。
不同的地方在於,此時的個案臉色發亮,眼睛流露出光芒,態度從沮喪自卑變成自信篤定,心境完全不同。因為人不聽建議,只聽從自己內在的答案。
教練技術可貴的地方在於,教練與個案是處於平等的地位,沒有高低之分。
過程中都是個案自己理出的思緒答案,自主權都和力量都在個案身上,讓個案對自己負責。
此外教練也是個雙面鏡,既能照別人也能照自己,是個雙向學習的互動過程,能不斷發掘新的可能性,激發潛能,讓個案更加成功。
什麼樣的人不適合教練?
沒有準備、沒有能力或是沒有意願的人來進行自行思維的人,不適合運用教練方法。
---
若對教練感興趣,你可以看些書....
自我教練:《練習問自己 關於我,Me & Myself》、《心理韌性訓練》
簡易入門:《 6個問題,竟能說服各種人》
企業管理:《 10倍速成功》、《高績效教練》
輔導取向:《正向心理學教練技術》、《從教練到喚醒者(簡)》、《教練工作》
---
作者
張春雲
NLP訓練師、模特兒、演員、平面設計師、插畫家。
擅長領域:催眠、教練、NLP、斷捨離。
留言列表